移动互联撬动网络教育(2)
补充还是颠覆
显而易见,个性、交互、富媒体等要素,已经成为移动终端时代的网络教育的不可或缺要素。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移动终端的技术革命,对于网络教育的这种撬动作用,也是“受力不均”——不同的教育领域和媒体形态所发生的变化性质并不相同,不可等量齐观。
究其原因,相比于PC,移动终端在技术上的两大飞跃是网络移动化与触控、声控操作,但这两项技术变革对互联网教育各个部分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根据变革程度的不同,大体可以把移动互联网引起网络教育的变革,归为补充与颠覆两大类。
虽然,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科技福音——LBS技术并未与教育结缘,但是移动便捷性确实大大开拓了网络教育的市场空间。这种开拓性体现在学习碎片化,接受教育可以随时随地。队列颇为壮观的单词记忆类应用,就是受益于这种变化,而从PC 端的凤毛麟角发展成移动端的星火燎原的。在去年10月份登陆App Store的拓词,是此类应用中的代表。利用基于创意的背单词方式,和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拓词诞生至今经常排在中国区教育类应用的第一名,其目前已经积累了100万的用户。
此外,时下流行的以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和腾讯微讲堂为代表的公开课网络教育,其移动端的App可视为网络的一种拓展。虽然人机互动方式不同,但两者之间也并未有本质区别。
“补充”效应的另一方面,是App Store模式的诞生,使得往日各自为战的网络教育资源可以集中到少数几家平台。这大大提高了网络教育的效率。
相对于“补充”,移动终端给网络教育带来的“颠覆”则更加激动人心。移动互联时代之前的网络教育,无论何种内容,其用户定义全部是成人或者青少年。但触控和声控技术的加入,使得儿童可以无需概念和逻辑的积累就可以进行人机互动,
针对儿童的网络教育从无到有极大丰富了这一行业的内涵。
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其他地区App Store,其教育类收费App的榜单前列长期被儿童类所占据。“孩子的钱最好赚”这一铁律在移动互联网教育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在今年年初上线的体量接近500M的儿童应用Nick Jr Draw and Play,结合了直观的游戏世界,容易上手的绘图方式和着色工具,以及丰富的分享功能,使其成为了至今教育类应用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
MobEdu是国内专注于儿童教育类应用研发的开发团队,其创始人林兴陆是互联网老兵,MobEdu目前已经推出了10余款儿童教育应用,获得了累计100万的下载量,并且正在研发适合儿童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林兴陆对《商业价值》表示,虽然离盈利还比较远,但儿童教育应用一定是值得深挖的金矿。
此外,中国市场的儿童教育应用虽然还普遍缺乏创意,但它们几乎全部是收费应用,可见儿童网络教育因移动互联而产生的需求之大。
颠覆性的第二个体现是教育平台优化服务的出现。因为以App Store为代表的网络教育平台的出现,针对个人的教育内容优化便成为了题中之义——这是一个含金量颇高的蓝海市场,是之前的网络教育所没有的商业模式。前文提到的eSpark和Chalkable就是这一类网络教育服务的代表。
eSpark CEO Vinca表示,将把资金用于招募更多的教师和应用筛选专家,同时将对应用界面进行重新设计。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使用eSpark帮助选择教育应用的学生的学习速度是其他学生的2~5倍之高。
颠覆性的第三个体现,是教材地位的岌岌可危。实际上,自从iPad问世以来,美国的诸多学校已经引入了iPad课堂教学。而乔布斯通过iTunes U和iBooks的双重“抢滩”,正在不断蚕食着传统教材的市场。
2012年1月,苹果在纽约专门举办了一场教育产品发布会。在会上,苹果发布了全新的iBooks 2.0版本,以推进电子教科书的革命。
在展示中,iBooks 2.0版本打开一本生物教科书,其中可以带有视频、动画,以及全三维的DNA模型,用户不但可以快速浏览视频、动画内容,还可以通过3D渲染,实时进行放大缩小、移动和旋转。
虽然中国离“教材革命”的距离还很远,但iBooks 2.0标志着移动终端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教育的自我变革,指明了未来教育的数字化方向。
总体上来看,借助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教育正在被重塑。
虽然这种重塑将导致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变得庞杂而多变,但无疑将更大地推动人类的知识进步。
查看相关新闻
- 2013-01-07 第七大道发表声明 《疯狂弹弹堂》商标注册已受理
- 2013-01-06 鸟叔投身印尼游戏事业 要掀游戏style?
- 2013-01-06 葛斌斌回应抄袭《弹弹堂》事件 称新品为自主研发
- 2013-01-06 《西游降魔篇》与周星驰电影合作 动网首尝跨界
- 2013-01-06 《九阴真经》结婚系统细则曝光 欲结婚必自宫
- 2013-01-06 微软或在E3游戏展发布Xbox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