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译名频繁引发争议 亟待制定正确规范

2012-08-20 11:08:00 发表 | 来源:7k7k | 作者:酶菌
导读

8月中旬上市的游戏《卧底英豪(Sleeping Dogs)》在玩家之中引发了一番热议。关于游戏的多版本译名孰优孰劣?除了官方译名之外,玩家可以用多少种方式称呼一款游戏?本文对单机游戏译名规范化的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7K7K新闻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2年8月14日,由United Front Games与Square Enix伦敦工作室联合开发的第三人称动作游戏《Sleeping Dogs》(美版)正式发售。由于游戏舞台选择中国香港,游戏创意也来源于著名电影《无间道》,这部游戏在上市前便引起了中国玩家的普遍关注。然而这部游戏的中文译名却在玩家中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Sleeping Dogs》

《热血无赖》。早在《Sleeping Dogs》发售之前,这中文译名已经在玩家之中流行开来。有些玩家认为这个名字够劲够热血,但也有些玩家表示无法接受这样与原名毫无瓜葛,并且带有不雅词汇的低端翻译。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单机游戏业界中早已不是新问题,针对海外单机游戏中文译名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一款海外游戏的信息流入中国时,最先接触其相关资讯的人员通常是网站、杂志编辑。他们对资讯进行简单翻译,同时参考官方消息,为游戏确定一个中文译名。此时确定的译名通常只是游戏的通用译名,一旦传播开来,它在玩家之中被使用的频率会变得相当之高。

而真正值得从业者和玩家付诸关注的却是另外两种译名:官方译名与正式译名。官方译名是指原作者或其他持有原作品版权的公司、组织或其法定分支机构所订定及公布的中文译名;

正式译名则是获原作者、其他持有原作品版权的公司、组织或其法定分支机构授权出版、播放或发行该作品的机构或代理商所使用的中文译名。

这些不同种类的译名会与玩家与游戏本身带来怎样的影响,结合几款典型游戏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卧底英豪(Sleeping Dogs)

这个名字也像会令部分玩家感到陌生,这正是本文开端提到的游戏《Sleeping Dogs》。《卧底英豪》是该游戏在Steam平台上售卖时的命名方式,目前被默认为官方译名。而这一译名在玩家中的使用频率远不如《热血无赖》,甚至比不上由原名直译得来的名称:《卧犬》。目前以上两种命名方式在中国玩家中拥有最高的认知度。

《卧底英豪(Sleeping Dogs)》

实际上“Sleeping Dogs”是结合了游戏剧情的引申命名。在这部作品中,主角以一名卧底警察的身份潜伏在当地最大的黑社会中,通过斗争探寻自身动机,同时完成任务的故事。“Dog”在英文中原本有着“无赖,卑鄙小人”的释义,“Sleeping Dogs”实际是指潜伏在犯罪组织中的主角本身。因此基于英文的直译《卧犬》显然无法表达原名的精髓。

也有玩家提出一种论调,《卧犬》是向2006年香港警匪电影《卧虎》致敬的一种称谓方式。该影片讲述了警方派遣500至1000名刚毕业的警察到黑帮进行卧底行动的故事,题材与游戏完全吻合。因此一部分玩家认为直译的方式合情合理,同时也具备独特的亮点。

日版《Sleeping Dogs》

以上分析也许会令人产生汉语语言文化与英语精髓之间又要开战了。实际上在其他国家,这款游戏的翻译方式完全没有这样多的麻烦。《スリーピングドッグス(香港秘密警察)》,这就是日版《Sleeping Dogs》的官方译名了。看起来是不是一点悬念都没有……

鬼泣(Devil May Cry)

Capcom推出的这部经典动作游戏系列在单机游戏界应该是人尽皆知的。2001年由神谷英树监督制作的《鬼泣》一代以超高的难度,华丽的动作,以及成功的操作理念成就了一代动作游戏经典。而这一系列游戏在中国大陆也确实有一个能配得上它、华美又不失韵味的名字。

《鬼泣3》主角 Dante&Vergil

早先这部游戏是《生化危机4》的初版,但是由于风格与系列作品大相径庭,而其中运用的元素又精彩得令人无法舍弃,因此制作方为其订立了新的开发计划,使之成为了一款独立游戏。大多数人都曾认为,“Devil May Cry”是指游戏中杂兵对主角战技的直观看法:“恶魔被打哭了”。然而在有田中刚监督的第三代作品中,半魔猎人但丁的眼泪给了这名字新的诠释。也许这并不是系列之父神谷英树本身的创意,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一刻画对角色的升华和它的成功。

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它在中国港台地区有着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名字:《恶魔猎人》。这是游戏主角但丁的职业,然后,没有然后了。这种命名方式抹杀了原名的大部分寓意和美感,对此我们除了微笑之外也无法摆出其他表情了。就连在网友中流行已久的一种直译方式都比港版译名精彩:《恶魔五月哭》……至少这名字能让人笑上许多年。

猎天使魔女(Bayonetta)

与《鬼泣》有着相同遭遇的作品应属神谷英树监督的另一部经典动作游戏:《猎天使魔女(Bayonetta)》。原名Bayonetta是游戏主角,一位性感魔女的名字。玩家在游戏中需要操作这位魔女与各种各样的天使(杂兵)战斗,不断探寻自己身世的秘密。与《鬼泣》相同,这部游戏的大陆译名看上去是华丽又不失洗练的。与之相比,港版译名就让人连笑都笑不出来了。

猎天使魔女(Bayonetta)港版译名《魔兵惊天录》

《魔兵惊天录》。确实惊天了不是吗?谁也不知道我们亲爱的同胞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本着多么深切的报复社会心情将这个名字传播开来的。寓意,内容,美感,信、达、雅、用,你们都死在哪里了……

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

《最终幻想8》LOGO

这是另一个鲜血淋漓的例子。中国大陆方面中规中矩地使用了原名的直译,事实证明无论是字面效果还是内涵方面,这个名字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而真正吓死人的仍然是港台译名。虽然这一系列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完全独立的舞台和世界观,但用《太空战士》这么奇幻的名字也完全不至于吧?弃原名和剧情于不顾,以不知何种标准为游戏编造译名的这种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可理喻的。

看过上述事例,对于海外单机游戏的通用译名读者应该已经有了大致了解。由于市场原因,大部分单机游戏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引进国内,因此这些单机游戏不存在官方中文版,也没有固定的官方译名和正式译名。因此玩家通常承袭资讯编辑会汉化组的翻译方式,使用游戏的通用译名。

由于没有正规化,玩家称呼一款游戏的方式也十分随意。《侠盗飞车(Grand Theft Auto)》系列拥有如《横行霸道》《侠盗猎车手》等多种译名,而玩家却习惯直接用它的缩写“GTA”来称呼它。而诸如前文所描述的《太空战士》,《魔兵惊天录》则更像是港澳台编辑不经丝毫推敲,随手赋予游戏的译名。

《侠盗飞车:圣安地列斯》

如果出现的时间足够早,一种译名极易在玩家与同业者中获得较高的认知度。一旦传播开来,这种译名便成为了约定俗成的称呼方式。而名字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玩家对这款游戏的第一印象,如《生化危机》系列的港版译名《恶灵古堡》,它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实际上却并不贴合游戏主题与内容。

当今中国单机游戏界对于一款海外游戏的称呼方式十分杂乱。随意确定的译名不利于游戏品牌的确立和传播,甚至会在玩家之中留下笑柄。过于分散的名称对SEO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现状应该得到管束与规范。

而引导玩家认识游戏正规名称的责任就落到了媒体身上。在报道新游戏相关资讯时,媒体应该首先使用官方译名或正式译名,并且极力推广。如果没有正式官方称呼或授权,媒体应当选择在业内认知度最高,同时能准确反映游戏主题的译名。没有先例需要自己翻译的情况则需要特别谨慎,一个像《魔兵惊天录》这样的名字对玩家和市场的影响都十分糟糕。

用严谨的方式翻译一款游戏的名称是对游戏本身的尊重,也是对玩家的负责。

[1]:概念引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7K新浪官方微博 立即收听

7K腾讯官方微博 立即收听

已有10000

已有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