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难衡量 中国网络实名制何去何从?

2012-09-01 10:09:39 发表 | 来源:17173

8月23日,韩国宣告废除网络实名制。这意味着韩国实施5年之久的网络实名制正式终结,而韩国网民也将重回网络自由时代。而另一方面,韩国实名制的 破产也让国内网民沸腾,有人认为中国需要效仿韩国,破除实名制;反对者则认为,实名制对中国网络的贡献不可磨灭,不能因为韩国的废止而消极中断实名制进 程,应该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实名制”发展之路。

韩国实名制违宪废止

韩国宪法裁判庭日前经全体法官一致同意,宣布“网络实名制”违宪。判决书中写道:“信息通信网法赋予经营网络讨论板的信息通信服务提供人确认用 户本人的义务,让讨论板的用户必须经过确定是本人的程序才能使用讨论板,现在这项法律违反过剩禁止原则,侵犯网络讨论板用户的言论发表自由、个人信息自主 决定权,以及经营网络讨论板的信息通信服务提供人的言论自由,因此判决违宪。”

根据这次判决的结果,原先被指定为实施网络实名制的网站,都不需要再继续实施这项措施,判决发布的隔天,DCInside便取消原先留言时必须经过的实名认证程序。尽管不免出现反对的声音,但各界与大部分的网友还是持赞成的态度。

韩国网络企业协会:“网络实名制扭曲网络生态系,降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还好现在终于取消了。”

韩国最大入口网站Naver:“网络实名制限制网络用户的发表自由,也破坏国内公司与海外公司之间规定的衡平性,我们相当欢迎废止网络实名制。”

其他入口网站:“网络实名制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制度不该法定义务化,而应该让企业自律。”

韩国实名制的取消,也直接影响到了正在推进中的中国网络实名制。

中国网络实名制进程

从2003年开始,中国各地的网吧管理部门要求所有在网吧上网的客户必须向网吧提供身份证,实名登记,以及办理一卡通、IC卡等,理由是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2004年5月1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标准》。2005年2月,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要求境内所有网站主办者必须备案登记。

200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对博客实行实名制,2007年3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出消息称中国互联网协会在推进博客实名制,2007年8月,《博客服务自律公约》鼓励博客实名制。

2008年1月,“两会”召开,网络实名制立法进程启动,再度引起关注。部分地方的实名制先行之举,表明大范围的网络实名制渐行渐近。

2008年8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答复网络实名制立法提案,虽未获通过,但表示,“实现有限网络实名制管理”将是未来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方向。

2010年4月,国新办首次公开确认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及推动论坛等各种网络互动环节的普通用户实名制。2010年6月22日,文化部正式对外出台网游实名制相关法案《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网游实名制何去何从?

韩国在网络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值得各国深思。一方面,通过推行网络实名制,树立网络伦理,有助促进网民乃至全社会诚信自律;另一方面,相关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反而容易让这个制度给网络管理带来负面效果。

中国网络实名制的源头,一般都认为是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谈及新闻改革时提出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正在大力推行 各种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网络游戏实名制,手机实名制等等各种实名制政策如海潮般在中国的大疆上翻滚着。网络作为参与最广的平台,“网络实名制”在这个 背景下被推到风口浪尖,中国实名制何去何从?

在实名制的实施过程中,韩国一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也或多或少地借鉴了韩国的经验,但是从23号起,在韩国已经实施5年的全面“网络实名 制”成为历史,韩国的的网民将重新回到无拘无束的网络“匿名”时代。目前中国网络上也有2种立场鲜明甚至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韩国网络实名制的破 产,代表着这种制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中国也要逐步废止。

一个现实是,在全世界也只有网络系统高度发达的韩国在2009年开始实行网络实名制,全球独此一家,而且由于网络实名带来的各种问题,韩国行政 安全部2011年8月已经表示,政府拟逐步取消网络实名制。而在中国最早建议实行网络实名制的李希光最后也对此失去了兴趣,他承认“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 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

也有观点认为,当今中国,网络实名制在促进网络环境良性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后台实名,前台匿名”为主要运作方式的网络实名制,在有效遏制谣言产生的同时保证了言论自由,进一步促进了公民的网络社会行为责任意识的提升。

支持者称,在网络实名制的推进过程中,个人隐私的保护已经成为实名制能否经受住社会历史考验的重要依据。因此,我国应当在借鉴韩国的实践经验的 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传统文化、现实国情以及法治状况,重视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门槛,从而最大程度的规避网络实名制的 弊端,保障网民信息安全,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实名制”发展之路。

7K新浪官方微博 立即收听

7K腾讯官方微博 立即收听

已有10000

已有10000